預見2022:《2022年中國刀具制造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發展前景等)
刀具制造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鎢高新(000657.SZ)、廈門鎢業(600549.SH)、歐科億(688308.SH)、華銳精密(688059.SH)、沃爾德(688028.SH)、恒鋒工具(300488.SZ)、天工國際(00826.HK)、博深股份(002282.SZ)、黃河旋風(600172.SH)、銻瑪工具(837971.OC)。
本文核心數據:刀具制造產業鏈價值結構、刀具制造行業應用市場結構、刀具制造行業消費市場規模
產業概況
1、定義:刀具是機械加工的基礎零部件
刀具,是指機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又稱切削工具,一般由刀桿(或刀盤)和刀片兩部分組成。刀具行業是機械制造的基礎支撐性行業,刀具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機械制造行業的生產水平,更是制造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在工業發展中起到重要基礎支撐作用。
根據刀具的生產材料、加工方式以及產品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2、產業鏈剖析:在工業發展中起到重要基礎支撐作用
刀具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工具鋼、硬質合金、陶瓷、超硬材料等原材料供應,中游是刀具生產制造,下游是刀具應用領域,涉及范圍較高,包含機床、汽車制造、模具制造、航空工業以及國防軍工等工業制造領域,刀具制造在工業發展中起到重要基礎支撐作用。
從刀具產業鏈上下游參與企業來看,上游企業包含方大特鋼、西寧特鋼、安泰科技等金屬原材料供應商以及力量鉆石、威硬工具等非金屬原材料供應商;中游的刀具制造商主要有中鎢高新、廈門鎢業、歐科億、沃爾德等企業;而下游應用市場主要有捷榮技術、豪邁科技、柳工、振華重工等工業制造企業。
產業發展歷程: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我國刀具制造行業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8世紀,中國就已出現黃銅錐和紫銅的錐、鉆、刀等銅質刀具;之后,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全國工業發展逐漸恢復,以及工業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中國刀具制造行業也隨之發展進步,到目前已經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推動國內刀具制造水平提升
近年來,國家政策出臺的多項關于工業制造和科技發展的政策均提到要大力提升刀具制造產業的發展水平,推動刀具制造企業的發展壯大。例如2021年4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的《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綱要》,重點提到要研制一批中高端數控機床產品所需的關鍵功能部件,包含高性能、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切削刀具等。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引導下,作為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基礎,國內的刀具制造水平有望得到快速的發展提升。
上游市場情況:原材料成本占比高且價格波動較大
目前國內的刀具制造行業原材料主要是工具鋼(特鋼)、硬質合金等金屬原材料,另外還有少量的金剛石、陶瓷等非金屬材料需求。
從刀具制造成本結構來看,參考國內刀具生產行業領先上市企業如中鎢高新、歐科億等企業數據,刀具制造的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比均在80%以上,人工成本、制造費用、燃料及動力、折舊及其他成本占比在20%以下。由此,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刀具生產企業的生產、銷售影響較大,行業企業需要通過不斷強化上游產業鏈一體化布局來降低原材料波動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從近期原材料市場價格趨勢來看,自2021以來,受到全球新冠疫情肆虐、能源供應短缺,以及歐美國家通貨膨脹等復雜因素的影響,國內外原料市場價格連續上漲,國內的工具鋼、硬質合金等價格也出現波動上漲的態勢,導致刀具生產企業經營成本上漲壓力較大。
參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特鋼價格指數(SSPI)變化趨勢,自2020年12月開始,國內特鋼市場價格飛速上漲,以2016年4季度為基準100點,到2021年10月達到最高的156.9點,到2022年2月仍然保持在150點以上的較高水平。
下游應用情況:刀具應用領域覆蓋各大工業制造領域
刀具下游應用非常廣泛,包括汽車制造行業、模具行業、通用機械、工程機械、能源裝備、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工業制造領域,重點客戶包括汽車工業企業,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業等工業集團,機械、鐵路機車、模具、紡織、能源設備、農機、重大成套設備生產制造企業等。
參考全球切削刀具銷售去向統計數據,通用機械和汽車制造行業銷售額占比均超過30%,其次是航空航天領域占比超過10%,模具行業占比約4%。
從國內制造業PMI指數變化趨勢來看,除了2022年2月份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制造業PMI下降至35.7%以外,其余均在相比穩定的區間內波動,其中2020年3月-2021年8月期間,制造業PMI均保持在50%以上水平,制造業景氣度回升明顯;2022年1-3月,國內制造業PMI指數有小幅波動。
產業發展現狀
1、市場供給分析:國內重點企業產值規模超過百億元
中國切削刀具行業起步較晚,但是隨著汽車、航空、軍工、模具、制冷、電力等精密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行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協會會員刀具產值從2015年的7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15.5億元。初步參過國內近兩年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測算2021年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刀具產值約130億元。
注:2020-2021年為測算數據,屆時以官方發布為準。
從細分市場來看,刀具主要包括硬質合金刀具、高速鋼刀具和其他刀具(包括陶瓷刀具、超硬刀具等)。目前,國內市場的刀具生產以硬質合金刀具、高速鋼刀具為主,兩者產值占比均超過40%。
注:2021年數據暫未公布,初步參考2019年數據。
2、市場需求分析:國內刀具消費市場規模超過400億元
刀具消費市場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晴雨表。我國刀具消費市場經歷了2010年至2016年的波動后,隨著“十三五”規劃的落地,制造業朝著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刀具的行業快速發展,2020年國內刀具消費總額超過420億元,2021年初步參考國內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測算2021年全國刀具消費規模超過460億元。
注:2021年為測算數據,屆時以官方發布為準。
3、產業對外依賴分析:刀具進口依賴度正逐漸降低
近幾年,國內刀具企業快速崛起,憑借性價比和本土服務優勢,替代了部分進口產品,加速國內刀具市場消費的國產化。根據我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數據,自2016年開始,國內市場的進口刀具消費額占比逐年下降,2020年約為31%左右,反映出我國刀具市場的自給能力在逐步增強,但進口替代市場仍然有較大發展空間。
產業競爭格局
1、企業競爭:高端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占據
目前,國內刀具消費市場企業競爭可分為三大梯隊:山特維克、肯納金屬、伊斯卡等歐美刀具制造商位居第一梯隊,主導高端定制化刀具市場,技術力量雄厚,以向客戶提供整體切削解決方案為主,產品定制化,但價格昂貴;第二梯隊是日韓刀具制造商,如三菱、京瓷、特固克、克洛伊等,產品通用性高、穩定性好、性價比高;第三梯隊是國內刀具企業,企業數量眾多,主要是通過價格和服務優勢贏得較多中低端市場份額。
近幾年,國內以中鎢高新、廈門鎢業、歐科億等為代表的領先刀具制造商正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致力于加速刀具國產化進程。
2、區域競爭:江蘇、廣東等地刀具生產企業布局較為集中
從行業企業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等地區,代表企業有奔朗新材、廣汽集團、捷榮技術、銻瑪工具、徐工機械、優德精密等產業鏈相關上市龍頭企業,上述地區的刀具行業發展水平較高,市場競爭也較為激烈。
注:上述數據截至2022年4月20日。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未來將加快進口替代進程實現刀具制造強國發展目標
面向未來,我國刀具制造行業將持續落實制造強國戰略,支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為目標,攻克“卡脖子”技術,加快進口替代進程,早日實現刀具制造大國向刀具制造強國轉變。
2、預計到2027年中國國內市場規模將超過600億元
刀具市場消費與我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和結構調整息息相關,伴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進程不斷加快,加工產品的結構復雜化、加工精度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生產效率的提升,終端用戶對刀具的性能要求也不斷提高,國內刀具制造行業的發展空間較大。前瞻初步以5%復合增速測算到2027年中國刀具制造行業消費市場規模將超過600億元左右。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切削刀具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切削刀具制造行業的發展概況;切削刀具制造行業當前的市場環境與企業競爭力;切削刀具制造行業的競爭格局、競爭趨勢;切削刀具制造主要細分產品市場發...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